關於貝克特這位偉大的劇作家,我對他除了《等待果陀》這個劇本名稱以外,
其他一概不了解,而且還是最近才曉得《等待果陀》是他的作品。
去年年初曾到台南人戲工場看過貝克特的戲- 《來來去去》及《落腳聲》
當下幾乎沒有感想,去年年底補述一篇,仍是不懂,
算算從看完直到現在也滿一年,對其中的寓意仍是無法領悟,
雖然我沒看過《等待果陀》的演出,但也能想像大概的演出情況,
從一些討論文章中得知其寓意,
因此我相信《來來去去》及《落腳聲》,
也有很深的涵意在裡面,只是我還沒辦法體會到。
為什麼突然講到貝克特?
原因出在最近準備考試時,為了查詢考古題的答案,
在網路上拼命尋找,其中有一題是要寫出《等待果陀》的作者和劇情,
前面說過,雖然很多年前就不停聽到《等待果陀》這個劇名,
對它的內容作者什麼的一概不清楚,直到這次查詢出來。
看著查詢出來的內容,我完全被其劇情中的寓意給震攝住,
裡面的劇情是:
兩個流浪漢艾斯特公與佛拉迪米爾,在一條道路上等著名叫果陀的人。
這位神秘的果陀曾經答應要和他們相會,卻沒有說清楚是在什麼時間、什麼地點,
他們等了又等,拼命打發時間,可是果陀沒有來。
只有一個帶信來的男孩,轉告果陀的話說:他今晚不會來,明天一定來。
當然明天果陀還是沒有來,兩個流浪漢繼續等下去;
他們總是說:我們走吧。可是身體卻一動也不動,就像他們交換的對話一樣。
(我們走吧,我們不能走。為什麼不能走?我們在等待果陀。)
果陀不來,他們不走,只有等待;漫長、單調、沒有止境的等待
其中的寓意大概是:
我們很多人也像那兩個叫化子,日生日落,
總在原地打轉,等待今天不來明天一定來的果陀。
我們那兒也沒去,什麼也沒做,只是專心的在等,
我們以為聽過生命的承諾,承諾一定會來,
可是誰也沒有把握,就像那兩個叫化子一樣。
你問我,我問你,互相牽制,誰也不甘心走開。
「果陀」暗喻全人類或一切事物的救星。
劇中之救星遲遲不來,落幕時最後只剩下「等待」。
我被震攝住的,
是「我們以為聽過生命的承諾,承諾一定會來,可是誰也沒有把握」這句話,
生命承諾你,一定會有理想工作,一定會找到至真所愛,一定會有後代,
我們覺得理所當然,但誰有把握?
我頓時陷入沈思和難過的情緒中,
我在某些方面也是個流浪漢,總是不停的等待,被動的什麼都不做,
覺得我等待的果陀一定會來,但我等待的果陀到底是什麼?
如果繼續等待也不會來,那我該怎麼做?
如果做了什麼還是不會來,那我又該怎麼辦?
我以為善於等待是我的優點、是一項美德、是一種好習慣,
但等待過長的時間,等待本身也許早就失去意義,
也許等待的事物是無法等待、而是要追求的。
我一定就是是個持續等待的流浪漢,另一個是誰,也是我,
常常就像肩膀上的天使與惡魔一樣,互相反駁又牽制著彼此:
「趕快抓住這個機會!」「不行,我得等更好的時機!」
流浪漢是被動的,我也是被動的,而且過份被動,
什麼是我該去做的??
- Mar 23 Fri 2007 20:50
等待.果陀.貝克特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